恶性肿瘤(简称肿瘤)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一类严重疾病。目前,人们对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还没有完全清楚,因此对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仍沿袭外科手术、化疗和放疗这“三大法宝”。然而,这“三大法宝”并不是最完美的,化疗与放疗有自身的缺陷,它们除了具有药物的毒副作用和对药物的耐药性外,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使正常组织和细胞受到损害,尤其是对造血组织和细胞,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医务工作者和患者期望着能有一种治疗肿瘤的新模式。
近20年来,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肿瘤细胞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及肿瘤与细胞间的相互关系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由于肿瘤是一种细胞异常生长和分化的疾病,有人设想,能否采用一种与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三大法宝”不同的方法,来抑制肿瘤的生长,从而达到治疗、甚至治愈肿瘤的目的。这犹如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坏人经过改造可能变成好人,那么,肿瘤细胞是否也有可能“改邪归正”呢?这确实是治癌的一种全新思路。
1978年,Sachs等科学家提出了对肿瘤诱导分化疗法的观点,即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某些药物(诱导分化剂)的作用,使肿瘤细胞向良性或正常细胞分化,但始终未能在临床上得到验证。1987年,我国的医学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教授等率先创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500多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获得成功,为治疗这种肿瘤提供了新途径和新理论,推动了这一领域的研究。
许多年的研究也已表明,肿瘤细胞是增殖失控、表达原始性状的一个细胞群,而且肿瘤的发生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失衡有关,那么,是否有可能如花瓣或树叶的凋谢那样,使肿瘤细胞“恢复”正常细胞的“凋谢”呢?这在医学上称为“诱导凋亡”。目前,已发现了一些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这些基因共同参与着细胞凋亡的调控途径,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一定的甚至是关键的作用,尤其当其中的某些基因发生缺失、突变或过度表达时,就可导致细胞增殖或凋亡的失衡。如P53基因可以促进肿瘤细胞调亡,而bcl-2基因则会起反作用。
近10年来,尽管人们对肿瘤细胞的凋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尚无单凭一种药物通过诱导凋亡治疗肿瘤而能奏效的例子。在寻找使肿瘤细胞“恢复”正常细胞的“凋谢”方法上,中国科学院陈竺院士等发现三氧化二砷(As2O3)有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作用,并从基因水平上探讨了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在国际上,首先证明了肿瘤可以通过诱导凋亡的方法进行治疗,并提供了成功的临床范例。
目前,肿瘤的诱导分化和诱导凋亡疗法已成为一种新的肿瘤生物治疗方法,并引起了许多肿瘤研究者与临床工作者的浓厚兴趣和密切关注。《肿瘤的诱导分化和凋亡疗法》(王振义、陈竺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12月第一版)一书,就是国内第一本专门介绍诱导分化和凋亡治疗肿瘤的专著。它介绍了这两种肿瘤生物疗法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并结合了这一领域中的研究成果和临床总结,为这两种治疗新途径提供了较为系统的参考资料。它的特色和成就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创新”意识强。主编者不是单纯地汇总文献,而是以自己的创新性成果作为基础,再汇总文献。因此,这本书不仅给读者以知识,更重要的是给读者以新的思路,是创新精神的一个示范,对我国从事生命科学研究和临床工作者发挥创新精神大有启迪。
第二,高科技含量足。这两种肿瘤治疗新途径已被国际学术界誉为肿瘤治疗领域中的一次革命,它不仅具有临床应用价值,而且还有理论指导意义,还有助于推动其他癌症在这两条途径上的探索,以及开发研究新的诱导分化和诱导凋亡的药物。
第三,团队合作精神好。这本专著是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相关科室的集体创作,其中不乏年青有为之辈,因此这本书还有助于推动学科的建设。
第四,编排朴实,深入浅出。这本专著对这两种肿瘤治疗新途径的前因后果交代清晰,既突出重点,又照顾到系统性。引用的国内外参考文献多达300余篇,且基本上是90年代的。
基础研究是创新之源。《肿瘤的诱导分化和凋亡疗法》一书虽是国内第一本专门介绍诱导分化和凋亡治疗肿瘤的专著,但其所具有的学术价值足以能说明:“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期望出版社能出版更多的有助于提倡全社会的创新精神、提高我们技术创新能力的学术专著。
(作者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医科大学肝癌研究所、中山医院教授)